北京大学|设为首页|加入收藏|English|书记、院长信箱

后继有材

首页 > 后继有材 > 正文

后继有材 | 祝贺我院2名博士后获评北大优秀博士后奖

发布者:  时间:2024-12-01 11:15:24  浏览:

根据《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服务办法》(校发【2019】272号)的规定我院2名博士后获选2023年、2024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奖。


【谭浩】

谭浩博士于2020年10月加入材料学院,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合作导师为郭少军教授。在博士后期间主要从事氮化碳基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及其在光合成过氧化氢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围绕解决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过程中存在的材料表面缺乏高效活性位以及层状材料中载流子跨层传输受阻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氮化碳表面活性位精准构筑新方法以及构筑氮化碳层间电荷传输通道新策略。所提出的氮化碳表面活性位精准构筑新方法,利用GaN5位点实现了对过氧化氢关键反应中间体的有效稳定,显著提升氮化碳基材料催化性能。另外,所提出的构筑氮化碳层间电荷传输通道新策略,利用夹层AlN3配位搭建载流子垂直传输通道,实现光生载流子的有效分离。上述研究为高效光催化水、氧气转化为过氧化氢新材料的开发设计提供新思路。在站期间,谭浩以北京大学为第一单位,在国际高水平杂志上发表文章共17篇,其中第一作者2篇,分别发表在Nature Synthesis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期刊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 项。


【宋慧敏】

宋慧敏博士于2021年7月加入材料学院,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合作导师为庞全全研究员。博士后期间致力于新型固态电解质的开发及全固态电池的应用研究。针对固态锂硫电池中较差的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等问题,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应用到全固态锂硫电池中,有效促进了反应动力学,实现了优异的快充性能。同时高度可逆的氧化还原作用使得电池稳定循环上万圈,为固态锂硫电池的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Nature期刊.


【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奖】

为落实《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办法》,不断提高我校博士后在学术界的影响力,鼓励博士后潜心学术研究,奖励取得优秀业绩的博士后,学校特设立北京大学博士后优秀奖。

该奖项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宗旨,坚持公平竞争、择优施奖的原则。用于奖励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在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领域有重要发现、取得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或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研究成果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队伍建设】

博士后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材料学院高度重视博士后人才培养工作,依托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项目、学院“彤程博士后”项目等,吸引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的优秀青年学者,探索前沿科学问题,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