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设为首页|加入收藏|English|书记、院长信箱

教师风采

博雅新材|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进教师李彪博士专访

发布者:  时间:2023-03-27 10:36:29  浏览:

    为更好展现人才队伍建设蓬勃面貌,激励青年学生立志学术,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博雅新材”栏目,邀访近期新入职的教师畅谈学术经历与思考。

D8B84

Q:您的简历(200字以内)。

        李彪,2012年和2017年分别于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系获学士和博士学位。2017年至2022年先后在北京大学工学院和法国法兰西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232月加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Q:请简单介绍一下您的研究方向和目前的研究工作。

        我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锂离子电池材料设计、合成及其反应机理研究。在当代社会,锂离子电池几乎无处不在,比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电动汽车。它是目前推动整个人类社会数字化、电气化和智能化的主要载体。人类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是不变的,因而追求续航更久的手机、电脑和电动汽车的愿望也是不变的。因此,我的任务是研发和设计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材料来满足人类的发展愿景。如果将锂离子电池材料看作是“枣糕”,那么“枣糕”中的“枣”就是锂离子。若想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我们需要将单位体积的“枣糕”(材料)中的“枣”(锂离子)的数量增加。所以我的研究主要是设计与合成含“枣”量更高的“枣糕”(材料)并理解其电化学反应机理,从而助力国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15E53


Q:可否介绍一下您的求学经历?是由于哪些机缘促使您选择了目前的研究方向?能否分享一下您的求学之路上最难忘的记忆?

我从小学到初中甚至到高中,其实对于学习的理解算是浅尝辄止,花的是表面功夫,学的是皮毛样式,就像张无忌学太极,招式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考上北大,是人生中较大的转折点之一,然而求学的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大学开始的时候,我对本专业并没有特别的兴趣,反而对建筑特别着迷,总想着以后能够从事建筑设计之类的工作。当时北大并没有类似的相关专业,于是我还发邮件询问了一圈国内其他高校,准备研究生阶段转学建筑设计。然而种种挫折让我始终对于学建筑是一厢情愿,难以为继。后来决定把理想藏在心里,把现实活在表面,于是准备多做学术社团工作,以便本科毕业就业参加社会工作,为此还选修了经济学双学位。

转折点在于2011年我选修了工学院夏定国老师的新能源技术的课程,我开始接触到了新能源材料,尤其是锂离子电池的概念。这种概念的材料科学和传统的高分子、化学、工程等材料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它像是一个“建筑设计”,使得材料可以可逆地存储锂离子。它像是打开了内心的那扇门,释放了掩埋已久的理想。同时,夏老师治学严谨,侃侃而谈,让我开始对科学研究心生羡慕。于是我决定读研,乃至最后读了博士。行至今天,越发觉得冥冥中自有天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Q:对您而言,材料学科最独特的魅力是什么?

        材料学科的独特魅力在于它博纳众长,多学科交叉,能发展出无限多的可能性,可以让你在科学的海洋里遨游,也可以让你突然发明出实用的东西,实现你“改变”社会和“影响”世界的小小理想。


Q:您为什么选择加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对于日后的教学科研工作有什么期待和计划?

选择加入北京大学材料学院,一是这里有特别优秀的学生和同事。和他们一起共事,很多事情会变得特别简单;二是北大这个园子实在是待得太久了,久得有点你不得不想回来。

对于日后的教学和科研,两方面我都特别期待。教学,虽然对于从未实践过的我具有挑战性,但是我在多年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自己的一套学习和消化知识的方法和心得,十分希望能够和学生们一起分享。国内很多教学只是强调知识的灌输,而欠缺了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就如同如何不用公式就能让大家理解电化学中经典的Butler-Volmer方程一样。我希望自己在这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对于科研,我更期待的是自己拥有一个团队的时候,每天都可以有很多想法可以和他们一起尝试和讨论,那时候,科学和应用研究的快乐会以指数级的速度膨胀。


Q:您觉得“新工科”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作为成立不久的新学院,北大材料学院应该突出怎样的办学特色?

“新工科”应是在“新时代”,面向“新事物”,创造“新机遇”的工科,比如芯片、新能源、机器人等技术。

我觉得目前北大的材料学院已经突出了其独特的办学特色。北大材料学院在北大建立“新工科”的战略机遇下应运而生,整合全校材料学科,基于北大传统强势理科的基础上,强调交叉与应用,立足于国家战略需要,提出了真材实料、立地顶天”的理念,在张锦院长和邹如强院长的带领下,发展十分迅速。我十分看好未来北大材料学院能够成为国内顶尖的材料学院。


Q:您曾提到过在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中,要做不同“楼型”的“建筑师”,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这源于我自己对于学“建筑”的一个情节,在前一个求学经历的问题中我谈过自己曾有对建筑设计特别着迷。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设计,对我来说就如同做一个材料的“建筑设计师”一样,通过构造不同的晶体结构,对局域结构的修饰和改进,以及加固支撑结构以防“大楼”(材料结构)坍塌等等,两者十分相似。


Q:您在工作之余有什么兴趣爱好?您是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的?

        我喜欢读文学作品,打篮球,看电影。我一直坚持不断阅读国内外的文学名著和小说,因为它们属于时间检验过的伟大作品,它们塑造了我的部分人格和思想,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事业和生活。

我将生活寓于工作,将工作寓于生活。两者皆学问,对于做科研的人来说,有时候分不开。

37EF3


Q:您对目前学院在读的学生有什么学习、科研和生活方面的建议?对于有志从事学术的学生,您有什么经验分享?

        我建议同学们不要单纯地学习文化课知识,最好可以和实践结合起来,这样的学习会更加快乐和有效率。所以,本科期间可以尝试去各个实验室看看,将自己的所学和现实中的技术联系到一起。同时,也要多体验生活中的不同乐趣,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认知,提升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这也是创新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