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设为首页|加入收藏|English|书记、院长信箱

彤程材料科学论坛

彤程材料科学论坛

首页 > 正文

【055】课程回顾 | 产研学深度融合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者:  时间:2025-03-06 09:57:35  浏览:

2025年2月28日下午,北京大学《彤程材料科学论坛》(Red Avenue Materials Science Forum)第五十五讲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科学报告厅如期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六盘山实验室主任、宁夏大学前沿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马玉山院士带来题为“产研学深度融合创新的实践与思考”的精彩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张锦院士主持并致欢迎辞。

马玉山院士讲述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作用,强调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并通过产学研协同合作推动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市场需求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科技创新需与产业趋势紧密结合,形成从需求验证到市场化再到技术迭代的循环,实现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发展。

马玉山院士指出科技创新是一个点线面体的过程,需要解决从基础研究到关键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再到产业化和市场化的系统问题。企业作为市场的直接面对者,不仅要解决市场“体”的问题,还需要通过创新点和关键技术支撑,推动技术突破和产品研发,在科技创新到市场价值的转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科技创新大多局限到“面”,距离整“体”创新还有差距,因此企业理应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中需要充分体现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思想。

产研学深度融合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但当前仍面临技术链条断裂、人才链条不畅、市场需求与科研成果脱节等问题。高校和科研机构掌握核心技术,但与企业的协同不足,导致科技成果难以有效转化。要实现深度融合,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企业主导的创新机制,推动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协同攻关,同时培养兼具技术与市场敏感度的技术带头人、技术经理人和创新型企业家,以贯通科技创新链,实现从基础研究到市场化的高效转化。

成果转化落地是科技创新实现实际价值的关键环节,但从基础研究到市场化商品的过程往往面临“死亡之谷”难题。要实现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需要“四链”深度融合,即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协同推进。基础研究为技术开发提供支撑,技术推动产品研制,最终实现市场化应用。通过全链条整合、双向融合需求导向、灵活的转化机制,鼓励企业深度参与科技任务攻关,并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创新模式,从而加速科技成果落地,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技术持续改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

最后马玉山院士对六盘山实验室做了简要介绍。六盘山实验室立足宁夏高端装备制造业需求,围绕高端特殊材料、智能制造等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室通过“6431”建设思路,即6大研究方向、4项政策落地、3类人才支撑、“1体化”科技创新高地,依托政策支持和产研学融合,打通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人才流通通道,构建高效创新体系。在高性能合金材料、轻量化成型及表面涂层等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助力宁夏制造业升级,打造开放式科技创新高地。

报告结束,马玉山院士与参会的老师及同学作了进一步交流。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邹如强教授为马玉山院士赠予《彤程材料科学论坛》授课证书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