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设为首页|加入收藏|English|书记、院长信箱

新闻聚焦

新闻聚焦

首页 > 正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牵头北京大学研究生暑期国际调研团赴俄罗斯调研纪实

发布者:  时间:2025-09-18 23:56:49  浏览:

为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2025年7月17日至25日,北京大学“全球视野•研究生学术交流支持计划——(俄罗斯)研究生暑期国际调研团”(以下简称“调研团”)赴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调研。

本项目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组织实施,调研团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牵头,联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组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邹如强、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彭海琳带队,来自不同院系跨学科背景的8名指导教师和10名在读博士研究生参加调研活动。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俄罗斯在能源、新材料、化学等领域拥有全球领先技术,而中国在锂电技术、光伏产业、稀土资源开发等领域成果丰硕,两国合作具有天然互补性与广阔空间。基于中俄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学科互补与深度合作,调研团聚焦中俄能源化学与材料学术交流与产业调研,通过跨学科、多角度的调查、研究与实践,共同探索绿色能源技术合作、战略资源开发等领域新的合作模式与路径,为中俄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科技协同、产业共兴注入新动能。作为首个由理工科院系牵头组织的调研团,调研活动充分发挥文理工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以学术交流为纽带、务实合作为导向,深化了对俄科技与教育资源的了解,为推动双方合作迈向更高水平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第二届中俄基础科学论坛

教育合作与交流是本次调研行程的重要组成部分,7月20日至21日调研团全体成员在莫斯科国立大学参加了第二届中俄基础科学论坛。论坛聚焦材料科学与化学领域等前沿课题,汇聚来自两国多所顶尖机构的100余位学者参与,共举行30余场学术报告及相关专题研讨。彭海琳院长带领的化学学科领域学术团队围绕二维材料界面调控、密度泛函近似的系统性优化、多肽合成与生物学应用、化学系统的液相电子显微成像等主题作了学术报告,全面展示了从理论研究到实验验证再到实际应用的科研进展。邹如强院长带领的材料学科领域学术团队,则聚焦AI赋能材料筛选与应用、先进储能材料及先进光伏材料等领域作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材料学科在前沿科学研究中的发展脉络与未来方向。

论坛期间,调研团师生与莫斯科国立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Eugene Goodilin、MSU科技园副首席执行官Vasilii Petrechenko教授、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光学与二维材料中心主任Alexey Bolshakov等俄方学者,就相关领域话题展开了详细且深入的交流。论坛为两国科研团队搭建了常态化交流桥梁,未来将推动更多联合科研攻关及人才培养项目落地。

调研团参加第二届中俄基础科学论坛

先进材料与制造

进入新世纪以来,先进材料尤其是能源材料、催化材料在解决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与俄罗斯在材料科学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拥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人才资源。调研期间,师生走访俄多所顶尖科研院校,通过座谈交流、实地参观等方式,分享研究进展,探讨学科发展方向,促进多学科思维碰撞,助力两国在先进材料制造中实现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

7月22日,调研团一行访问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参观了光子与纳米工程中心,深入探究了多种新型二维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光学表征技术,并与研究人员就二维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潜在应用进行了交流。双方围绕材料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展开深入讨论,分享了双方在高效能源转换与存储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随后,调研团前往莫斯科量子中心,参观了铁磁材料与光学材料实验室,近距离接触先进量子材料研究的前沿成果,详细了解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师生与实验室专家就量子材料的应用潜力进行了深入探讨。

调研团参访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

7月24日至25日,调研团赴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及约飞研究所航空航天实验室开展调研活动。在走访实验室过程中,详细了解了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在高效稳定金属材料加工及形状记忆材料领域的深入研究,以及这些技术在航空航天特种材料领域的广泛应用。在座谈交流中,双方就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前沿与应用场景进行了深入讨论,调研团师生不仅聚焦技术细节,还从跨学科视角探讨了新材料在推动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调研团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参访交流

稀土与纳米材料应用

俄罗斯拥有全球第四大稀土储量,政府将稀土定位为“国家安全基石”。俄罗斯正通过技术突破与战略布局,在稀土资源高值化应用领域,逐步构建起独特的竞争优势,并在纳米材料、高端制造、绿色能源等领域显现出巨大潜力。与此同时,纳米技术作为前沿科技的重要分支,在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亦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的框架下,探究中俄在稀土高值化应用及纳米材料领域的合作潜力是调研团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7月18日,调研团一行访问了俄罗斯科学院涅斯梅亚诺夫有机元素化合物研究所(INEOS RAS)。在所长Alexander A.Trifonov院士的陪同下,调研团师生参观了这所由现代有机元素化学奠基人A.N.涅斯梅亚诺夫院士创立的国际知名研究机构,了解了有机元素化学、高分子化学及催化领域的相关创新研究,并参加了由双方共同举办的专题学术报告交流会,与俄方研究人员交流了化学与材料科学交叉融合方面的研究成果。

调研团到访俄罗斯科学院金属有机研究所并进行学术交流

7月21日,调研团一行到访莫斯科国立大学放射化学系,受到Vladimir Petrov教授的热情接待。Petrov教授带领调研团师生参观了放射化学系独立组装的放射材料X-ray检测装置,该装置是放射化学系用于分析材料内部结构和元素分布的重要设备。仪器负责人详细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并分享了多个在放射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随后,Petrov教授向调研团详细介绍了放射化学系科研团队在环境放射化学、放射分析化学、锕系元素化学等多个方向的科研情况。双方围绕放射性核素配位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及院系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同探索多维度、深层次的合作机遇,为两校在化学领域的未来合作奠定了基础。

调研团参访莫斯科国立大学放射化学系

7月24日,调研团师生来到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参观纳米生物技术实验室,调研其实验室设备使用及维护情况。实验室研究人员重点介绍了FA-1纳米机器动力学研究系统,双方围绕该系统在纳米技术领域的潜在应用及研究方向展开交流,共同探索纳米科学领域的新前沿,致力于推动纳米技术与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的交叉融合。

调研团参访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

国际关系新动能

  在中俄两国新能源化学材料领域深度调研的同时,调研团以中俄各领域务实合作为主线,通过走访政府机构、中资企业及高校,加深对俄罗斯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全面了解,从多视角把握中俄关系发展态势与合作潜力,展现北京大学对两国合作和发展的美好期望和积极贡献。

7月24日,调研团一行拜访了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罗占辉总领事对调研团来访表示欢迎。罗占辉介绍了圣彼得堡总领馆领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情况,强调中俄政治互信正不断深化,双边关系愈发紧密,这为两国在教育与科研领域的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调研团向总领事详细介绍了北京大学的相关情况,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副主任瞿毅臻就北京大学的学科建设及研究生暑期国际调研团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汇报,调研团教师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学院的发展概况及科研现状,展示了北大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实力与创新成果。通过深入交流,调研团师生进一步理解了“国家视角”下的中俄关系与合作前景。

调研团拜访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


调研团在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开展座谈

7月18日,调研团赴中国五矿中国二十二冶集团俄罗斯有限公司开展调研,深入了解“企业视角”下的中俄合作实践。中冶集团俄罗斯区域总代表孙岩、总经理王元涛表示,二十二冶与俄罗斯化工领域的相关企业及研究机构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且俄罗斯化工界对中国企业的技术交流兴趣浓厚,需求日益增长。调研团与企业就“产学研用”协同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围绕如何有效对接高校科研与企业实际需求展开交流。

调研团到访中国二十二冶集团俄罗斯有限公司

2025年5月,在中俄两国元首见证下,北京大学和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签署了《学术合作协议》和《关于创建金砖国家研究平台的协议》,与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在数学、教育学、化学、全球治理等领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7月21日,调研团访问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HSE University),分赴不同院系与中心开展座谈、专题交流和实地参观,系统了解HSE在国际合作、化学及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并探讨了深化双边教育合作的多种可能性,从“高校视角”探索中俄高等教育与科研合作的广阔前景。

调研团参观HSE校园

在参访HSE化学系过程中,调研团师生与俄罗斯科学院特聘研究员、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专家Dmitrii M. Roitershtein教授进行专题交流。双方围绕推进两校博士及博士后双向交流,联合攻关稀土配合物在清洁能源材料开发中的催化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交流。在参访HSE航空航天中心过程中,调研团师生深入了解了俄罗斯在卫星通信与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相关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最新进展。在参访世界经济与国际事务学院过程中,双方围绕学位项目合作、短期国际交流等内容展开讨论。

调研团与HSE化学系师生代表座谈

调研团参观HSE航空航天中心

此次俄罗斯暑期调研是北京大学“全球视野・研究生学术交流支持计划”的重要实践,为期9天的调研不仅深化了中俄在科技与教育领域的互信与合作,更培养了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跨学科研究能力,推动形成了“高校引领、学科联动、产学研协同”的创新合作模式,为两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协同突破奠定了基础。近期,调研团将以一手调研成果为依托,产出兼具理论深度与全球视野的高质量学术成果,为中俄关系深入发展贡献北大智慧。

未来,北京大学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持续深化与俄罗斯高校及科研机构的长效合作机制,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新动能,同时为全球科技进步、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及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