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设为首页|加入收藏|English|书记、院长信箱

新闻聚焦

新闻聚焦

首页 > 正文

探访材料前沿,点亮科创未来 ——“材料+”科创实践暑期课程圆满收官

发布者:  时间:2025-08-19 17:38:18  浏览:

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材料+”复合型交叉型人才培养新范式,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材料学院”)于2025年6月30日至7月3日在北大校内举办了第三期《“材料+”科创实践》暑期课程。

课程包含前沿报告、企业参访、科创实践与模拟路演四个教学模块,采用产教融合的项目制教学模式:通过带领学生到企业一线感受大国创新,增强学生服务国家重大产业需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前沿报告、产品管理与设计专题学习和科创实践,综合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与创新能力,沉浸式体验了成果转化全过程。课程面向全校本研学生开放,由材料学院林立研究员与工程创新教育中心主任吕爽老师共同设计和组织实施。

前沿报告——提升认知广度与深度,激发灵感火花

6月30日上午,课程在北京大学极客实验室开班。课程负责人林立介绍项目建设初衷、课程设计理念与教学安排。

林立主持开班仪式

北京大学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院长助理孔寅飞带来了题为《探索科创融合教育范式,推动科技成果有组织的转化》的精彩报告。孔老师围绕“从Paper到BP”这一实践导向,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前沿科技成果转化的痛点和机会,并就具体案例与现场同学交流讨论,反响热烈。

孔寅飞授课现场

随后,中储国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雨带来了《科技创新与创业是时代的命题——谈“创新创业精神”的养成》主题报告,结合自身科研、投资与创业经历,深入解析科创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与人格特质,鼓励同学们以十年为尺度规划科研生涯,久久为功。

田雨授课现场

企业参访——将课堂延伸至企业一线,感受企业创新活力

6月30日下午,全体师生赴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实地调研。首先参观了研究院展厅、实验平台与产线、科技转化成果,全面了解新材料从基础研发到产业化落地的完整路径。随后,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裁许莉为同学们带来题为《材料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的精彩报告,结合石墨烯领域的实际案例,生动讲述了科研成果如何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参访现场

许莉授课现场

参访合影

科创实践——学习硬科技行业产品经理必备技能

7月1日至3日,课程进入产品经理工作坊环节。谷仓新国货研究院的智能硬件孵化器商业化专家王奕夫、穆楠、宋威三位老师组成讲师团,为同学们带来系统性的产品经理实务训练。

课程采用分组研讨、案例拆解、任务驱动式学习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实战热情和促进思维碰撞。王老师围绕《做产品的常见误区与基本原则》《爆品思维》等核心内容,深入解析产品从构想到落地所需的顶层设计与用户洞察;穆老师聚焦《用户画像》《用研方法》等工具方法,引导学生以“需求为锚点”开展产品定义;宋老师通过《品类要素梳理》《价值曲线绘制》等实战训练,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产品逻辑与竞争策略。

王奕夫授课现场

穆楠授课现场

宋威授课现场

模拟路演——创新成果全面展示

7月3日下午,课程迎来高潮环节——模拟路演汇报会。六个小组的学生依次登台展示四天来的学习与实践成果,充分展现了“材料+”背景下青年学生的创造力与执行力。现场的校企评委们高度评价了各组同学对产品思维的快速掌握与落地能力,并结合实际经验就路演成果和汇报表达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课程证书与课程奖金,以资鼓励。

1B2D6

模拟路演颁奖现场

76AE4

模拟路演会现场合影

课程反馈——多元融合,反响热烈

《“材料+”科创实践》课程将传统教学模式升级为多元互动的“沉浸式”教学体验,获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听听大家怎么说:

毛思锐(2024级本科生 工学院):

四天课程中,我通过课程和参访,了解到了新材料如何从书架上到货架成为一种产品。然后我们跟随老师学会从零开始绘制用户画像、梳理品类要素、从零开始打造爆品。在课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从什么都要做到最好的科研思维到要面向市场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经理思维的转变,通过亲身实践和模拟路演巩固了所学内容,受益匪浅。

杨静怡(2024级本科生 元培学院):

在为期四天的课程中,我们通过聆听行业专家讲座和深度参与实践环节,从核心用户群体研究、MVP设计、价值曲线绘制等不同维度,深入了解了产品设计的完整流程与核心要素。我沉浸于从用户需求洞察的精准定位,到材料性能与应用场景的匹配探索;从市场分析与成本控制的现实考量,到用户反馈与设计优化的闭环提升。这些紧密衔接的实践环节串联起产品从概念到实物的转化路径,让我们对创新设计的严谨性、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应用以及作为未来设计者所需的关键能力,有了更为具象而深刻的认知。

胡桉畅(2024级研究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这门课程系统带领我们学习了从需求洞察到商业验证的全过程。

企业参访环节,以时间为轴介绍了石墨烯薄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关键节点,让我了解了石墨烯制备的发展之路及在各个领域上的应用,提升了我对新兴材料放大生产流程和品控节点的认识。

科创实践环节,老师们以真实案例进行讲解并布置答辩任务。我们组聚焦“智能轮椅”方向,关注“老年人和下肢残障人士居家出行”场景,完成了人物画像、需求挖掘和产品定义。老师们全程悉心指导,不断帮助我们聚焦产品核心价值。在最终路演答辩环节,评委老师的建议,让我们瞬间看清方案短板和改进路径。

综上所述,这门课程让我受益良多,不仅让我补齐了从0到1的创业知识拼图,更让我在高压实战中练就了把想法落地成方案、把方案迭代成产品的能力。

康淏森(2024级研究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天课程让我收获颇丰。前沿报告带我触摸新材料产业的脉搏,专家们对发展动态与知识产权的解读,帮我建立了系统的产业认知。

企业实践中,深入知名企业的经历,让课本知识有了具象依托。科创实践环节的产品经理工作坊干货满满,从创意到供应链的全流程讲解,让我跳出实验室思维,学会用市场视角看创新。最后的模拟路演,既是考核也是成长,评委的点评点醒了我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认知盲区。

这门课不仅是知识的补给,更让我明白 “材料+” 的跨界魅力,为未来探索硬科技领域点亮了方向。

课程结语——向未来延展,探索“材料+”更多可能

“材料+”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面向未来工程教育新路径的探索。在北大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课程将坚持产教融合,持续优化内容结构,拓展合作资源,深化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工程能力的复合型材料人才注入新动能。未来,让我们继续在“材料+”的探索之路上,共创无限可能!

往期课程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