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设为首页|加入收藏|English|书记、院长信箱

有机光电材料研究所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占肖卫教授课题组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二维共轭稠环电子受体材料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材料学及化学领域顶级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及《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杨槐教授课题组通过控制具有液晶性的苯甲酸二聚物中的氢键的断裂和生成,实现了可由二氧化硫气体门控的可逆/非可逆的液晶弹性体薄膜的湿度响应形变。利用该原理成功制备出可以在湿度变化下反复开闭的人造花,同时模拟出有害酸性气体使花枯萎停止生理活动的行为,有望应用于有害酸性气体的可视检测。相关成果发表在Adv. Funct. Mater.上(DOI:10.1002/adfm.201900013)。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海峰研究员课题组报导了一种新颖的制备多响应性超分子有机凝胶的方法,他们成功地通过偶氮吡啶侧链聚合物和广泛使用的油酸自组装得到了液晶凝胶因子。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上(Supplementary Cover Art)。(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19, 31(9), 3388-3394)(DOI: 10.1021/acs.chemmater.9b00551).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雷霆研究员课题组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吡嗪基吡咯并吡咯二酮(PzDPP)结构单元。在目前文献所报道的DPP结构单元中,PzDPP具有最低的LUMO能级。通过将PzDPP和缺电子的3,3’-二氰基-2,2’-联二噻吩结构单元聚合,得到了一个新的D-A型共轭高分子P(PzDPP-CT2)。该聚合物表现出构象锁定的共平面骨架结构及低至-4.03 eV的LUMO能级,低的LUMO能级有利于提高该聚合物的n型掺杂效率。经n-型掺杂剂掺杂后,高分子P(PzDPP-CT2)表现出高达8.4S cm-1的电导率及57.3 μW m-1K-2的功率因子。该电导率明显优于目前文献报道的n-型掺杂的D-A型共轭聚合物的电导率,该功率因子也是目前可溶液加工的n型高分子热电材料的最高值之一。相关工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J. Am. Chem. Soc., DOI: 10.1021/jacs.9b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