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设为首页|加入收藏|English|书记、院长信箱

新能源材料研究所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邹如强教授课题组在开发用于二氧化碳捕获和分离的材料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MOF和COF用于二氧化碳捕集和转化的研究工作发表在《先进材料》,《美国化学会学报》和《小分子学报》上。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夏定国教授课题组对富锂正极材料开展多年的研究,取得新的进展。主要工作包括:研究氧的局部对称性与阴离子氧化还原稳定性的关系,通过层内无序实现氧的局部对称性调控,提出一种新的阴离子氧化还原结构响应模式,发现对称性调制后,富锂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没有发生释氧,具有良好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Nat. Commun., Fanghua Ning, Biao Li, Jin Song, Yuxuan Zuo, Huaifang Shang, Zimeng Zhao, Zhen Yu, Wangsheng Chu,* Kun Zhang, Guang Feng, Xiayan Wang,* Dingguo Xia,* 2020, 11, 4973.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8423-7)。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孙强教授研究组的研究论文“All Carbon Based Porous Topological Semimetal for Li-ion Battery Anode Material”,报道了他们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Fig. 2.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周欢萍课题组、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严纯华/孙聆东课题组的研究成果“阐明铕离子对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寿命的机理”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相关研究进展发表在2019年1月18日Science[363(6424):265—270]上。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郭少军研究员和苏州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相关研究人员的联合团队在电解水产氢(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HER)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该工作首先通过化学油相合成PtNi合金纳米线,再通过硫化形成有利于产氢的界面:PtNi/NiS,表现出十分卓越的HER活性,最后基于量化计算结果证明NiS的存在有利于碱性条件下水分子的裂解。该合作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